博士研究生

- 查看课程

理学院下设应用数学系、工科数学基础教学部、物理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大学物理基础教学部6个教学机构,国际纳米光子学与生物光子学联合研究中心、吉林省固体激光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固体激光技术与应用长春市科技创新中心、长春市光电子器件与应用科技创新中心4个科研机构,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2个管理机构。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3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4人、教授20人、副教授46人。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人员97人,拥有硕士学位人员27人。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050人、硕士研究生408人、博士研究生34人。

金光勇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 在激光物理与新型固体激光器、激光及其与物质相互作用

李野

物理电子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光电成像器件与系统、红外技术与系统、专用集成电路与片上系统
主讲课程:红外电子学、VLSI设计技术、光电成像器件及理论分析

张喜和

研究员、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包括高功率激光及其与物质相互作用、非线性光学、量子光学和纳米光子学与生物光子学等方面的研究。

林景全

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纳米制造与操纵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英国物理学会(IOP)主办Journal of Optics 编委
研究方向:超快纳米尺度超快等离子体激元、飞秒激光在平面/非平面上制备功能性微纳结构制备、飞秒等离子体丝及其在诱导高压放电及传导射频电磁能等方面的应用、极紫外光刻光源、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联系方式:长春理工大学理学院 0431-85582496,linjingquan@cust.edu.cn

王作斌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激光纳米制造技术与应用、机器人纳米操纵技术与应用。

曲轶

博士生导师、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研究领域:半导体光电子器件

高欣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光电子技术

李林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宋贵才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红外物理”课程负责人
研究方向:激光与红外技术、光子学与光电子技术。

端木庆铎

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长期在光电子材料与器件、薄膜与微细加工技术方面领域从事科研、开发和研究生培养工作

蔡红星

教授、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应用金纳米棒做增强基底的拉曼散射研究方面,获得了国际合作项目和省基础科研项目支持,开展金纳米棒合成、肿瘤分泌物生物大分子拉曼光谱计算及测量、癌症诊治和治疗等研究工作。

王新

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成像器件与系统 教学工作:半导体物理、集成电路工艺设计、微细加工物理与技术

李金华

教授、博士生导师
凝聚态物理学科学术带头人,现从事纳米材料和低维物理方向的研究,主要开展Ⅱ-Ⅵ族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和器件、低维导电材料和器件、以及纳米材料的制备、物性和应用研究。

姚治海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光学混沌及其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混沌弱信号检测和量子成像。

光电工程学院下设光学工程系、仪器科学与技术系、探测与信息工程系、光电工程实验教学中心4个教学机构,光电测控与光信息传输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航天地面模拟试验与测试技术研究所、吉林省光电测控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春光电信息产品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光电测试分析中心、光电测控技术研究所、吉林省光电精密测量与数字化装配科技创新中心、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研究所、先进光学制造技术中心9个科研机构,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2个管理机构。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8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人、教授16人、副教授27人。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034人、硕士研究生394人、博士研究生73人。

姜会林

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事专业:光电技术与光学仪器
主要研究方向:光学系统总体设计、光学CAD技术、光电仿真技术、光电检测技术、医用光学仪器、激光通信技术等。

付跃刚

光学工程专业博士、教授、光学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
一直从事光电信息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在复杂光学系统设计及装调,仿生光学技术等。

王文生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董连和

教授、博士生导师
多年从事先进光学制造技术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光学微纳制造理论与工艺技术、微纳结构光学元器件制造与应用以及目标特征信号控制技术。

崔庆丰

教授、博士导师
研究方向:光学设计、衍射光学。

郑建平

教授
从事光学及光学仪器方面的教学,科研,设计及开发工作。专长体现在波动光学,动态光学,光学仪器总体结构设计方面。

付秀华

光学工程专业博士、教授、光学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

薛常喜

博士、副教授、光学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
自2002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光学制造技术、衍射光学方面的相关技术与应用等光学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

安志勇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直从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两个学科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攻方向是光电测控技术与仪器研究领域。

徐熙平

博士、教授、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生导师
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光电检测技术及质量控制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几何尺寸及形位误差光电非接触检测与质量控制、现代光电传感技术及系统等研究方面具有特色和优势。

李丽娟

博士、教授、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生导师
科研方面,针对“多传感融合数字化检测及自动装配技术”、“复杂形面光学测量及逆向设计技术”、“复合材料3D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研究方向展开深入研究,主攻“基于全三维模型的光电精密测量及数字装配技术”研究内容。

薛常喜

博士、副教授、光学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
自2002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光学制造技术、衍射光学方面的相关技术与应用等光学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

机电工程学院下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系、机械电子工程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机械基础教学部等8个教学机构,仿生机械研究所等13个科研机构,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2个管理机构。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8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5人、教授14人、副教授33人。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692人、硕士研究生369人、博士研究生33人、留学生16人、博士后流动站进站人员7人。

于化东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精密、超精密加工、检测及装备

史国权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硬脆材料加工及工具技术

张 宏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激光加工技术

张树仁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精密、超精密加工

刘薇娜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精密、超精密加工、检测及装备

田春林

副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张心明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精密、超精密加工、检测及装备

曹国华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机电系统控制

张立中

教授、博士生导师

石岩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激光加工技术

姜涛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机电系统控制与技术、在线检测理论

于正林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机电系统控制理论与技术

王淑坤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光机电一体化工程、材料的机械性能测试

吕琼莹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光机电一体化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下设电子工程系、通信工程系、自动化系、电工电子基础教学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5个教学机构,科技部纳米操纵与制造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吉林省(长春市)纳米操纵、装配与制造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吉林省微波通信技术工程实验室3个科研 机构,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2个管理机构。 学院现有教职工11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人、教授20人、副教授39人,讲师45人。现有全日制学生本科生2365人,硕士研究生368人,博士研究生38人。

宋正勋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 致力于在多领域学科交叉方面从事前沿课题研究,研究内容涉及微/纳米级工程技术、感测与智能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光通信(VLC、FSO)及异构组网等领域。主要研究方向是光电传感与微(纳)操控技术、光通信系统理论与无线通信技术。

王晓曼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 物理电子学 现代光电信息检测与处理 通信与信息系统 图像信息处理与传输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检测技术与过程控制 电路与系统 语音及图像处理图像信息处理与传输 信号与信息处理 光通信技术

刘智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 空间激光通信技术 激光在复杂信道中传输特性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工程系、网络工程系、计算机基础教学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5个教学机构,国家(吉林省)特种电影技术及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网络数据库应用软件科技创新中心、系统芯片与集成系统研究中心3个科研机构,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2个管理机构。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8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9人、教授9人、副教授30人。教师队伍中拥有博士学位人员33人、硕士学位人员54人。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402人、硕士研究生170人、博士研究生16人、留学生13人。

杨华民

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虚拟现实与数字媒体,图像处理。

白宝兴

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

崔广才

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人工智能、中文信息处理。

李莉

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软件可靠性。

谷东兵

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

龚跃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数值方法,软件工程。

蒋振刚

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图像处理,计算机仿真与虚拟现实。

李奇

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仿脑计算与机器智能、脑机接口技术

赵建平

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数据库技术、笔迹鉴别、医学图像处理

学院以光电功能材料为特色,围绕光电功能晶体、光学与特种玻璃、光纤传像束、稀土发光材料等研究方向,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下设材料科学系、材料工程系、能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4个教学机构,光电功能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光电功能材料吉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2个科研机构。 学院设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化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方向)、材料物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功能材料6个本科专业,其中,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教授13人、副教授20人。教师队伍中拥有博士学位人员35人。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217人、硕士研究生107人、博士研究生29人。

段 潜

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非线性光学有机高分子材料的设计与合成;智能高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应用

张希艳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光电功能陶瓷材料、稀土发光材料

吕 景 文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光学玻璃、新型功能玻璃、玻璃陶瓷的研究

于凤霞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光纤材料与传像器件、稀土掺杂光纤材料与器件

柏朝晖

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学副院长
主要研究方向:近年来一直从事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主要在上转化发光材料、稀土长余辉发光材料、LED用荧光材料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宋 博

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红外薄膜材料、热障陶瓷材料

司振君

理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有机光功能材料、配位聚合物材料、有机硅化学

蒋大勇

理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宽禁带半导体探测器,太阳能电池

刘万强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Ti基准晶材料、清洁能源材料和高能化学电源等高效储能等研究

曾繁明

博士、博士生导师、 教授
研究领域:功能晶体材料、激光陶瓷材料、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李艳辉

博士、博士生导师、 教授
研究领域:纳米药物载体材料的设计与制备、光动力学疗法光敏剂的合成及光敏剂纳米体系、天然高分子与合成高分子的改性

卢利平

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工程系系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一直从事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工作,采用高温固相、溶胶-凝胶、水热合成、低温燃烧等方法制备稀土掺杂的长余辉发光材料、上转换发光材料等。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下设化学化工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3个教学机构,应用化学与纳米技术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科研机构,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2个管理机构。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教授13人、副教授12人。教师队伍中拥有博士学位人员36人,现有全日制本科生741人、硕士研究生288人。

董相廷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纳米材料与技术、稀土化学、光催化、锂离子电池、纳米太阳能电池

何兴权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绿色化学、应用电化学、功能高分子材料

刘大军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功能高分子材料

李云辉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介孔光电功能材料和电化学发光材料的研究,有一定的结论性成果。

经济管理学院下设经济系、管理系、会计系、MBA教育中心、经管实验教学中心5个教学机构,吉林省企业经济研究中心1个科研机构,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2个管理机构。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2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8人。教师队伍中拥有博士学位人员22人,拥有硕士学位人员31人。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591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9人、工商管理硕士55人、工程硕士273人。

程延炜

博士研究生、副教授
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信息管理
教学情况:《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管理学》、《网站开发与设计》、《信息存储与检索》《知识产权法》。

李泓欣

博士研究生、副教授
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教学情况:《管理学》、《运筹学》、《公共关系学》《工作组织与人因工程》研究生课程。